2008年5月30日星期五

冷飯笑匠 - 江康泉

My Music Choice

We Started Nothing

By:The Ting Tings







近月來香港的獨立漫畫圈炒起了一股展覽熱,先有LCX打孖奉上的兩碟頭盤,一碟是John Ho的「Spring Garden個人作品展」;一碟是楊學德及智海的「漫四拍漫畫聯展」。緊接而來的主菜,則有 江康泉 於Kubrick內精心調製,為其最新出版的作品《青春炒冷飯》而舉行的漫畫手稿展覽。

江康泉炒的這碟「冷飯」,炒得美味的不獨是展品,還有兼夠鑊氣的《青春炒冷飯》這本漫畫。記得在去年,江康泉才聯同智海合作出版了兩冊《漫畫香港文學 - 大騎劫》,想不到短短半年時間,又把其網上連載的四格作品《飯氣劇場》結集成書,這碟冷飯雖是再炒,然而江康泉以敏銳的觀察、無限的創意以及幽默風趣的筆觸,把平常軼事變得抵死啜核,伴上新鮮青春氣息,那股飯氣未攻心,先攻中我的笑穴。

《青春炒冷飯》由四格漫畫組成,外加一個短篇。書中的四格漫畫都很輕鬆惹笑,令人拍案叫絕。可是再細意品嚐這碟冷飯,當中的情節其實卻又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於黑色幽默中帶出點點荒誕諷刺的意味,其實都頗令人唏噓的。

前部分主打的四格漫畫尤其令我捧腹,當中的章節包括:〈大偉同學與偉明同學〉、〈男班長與女班長〉、〈阿半同學〉、〈你唔想起身返學?〉、〈Crazy CityⅠ〉、〈Crazy CityⅡ〉及〈真多Man〉。漫畫中出現的每個角色,例如四方頭的大偉同學、備受他人欺凌的偉明同學、差一點緣份差很多高度的男女班長、天一半地一半的阿半同學、Camp Camp地的茶餐廳新仔、專為別人解決一切奇難雜症的情趣指導員,以及非人非熊貓的Pandaman等,無不充滿你我或身邊人的影子,看後不禁令人發出會心微笑。

四格漫畫從來不好畫,你以為在寥寥幾格內開始、發展和完結,還要佈下高潮的伏線是這麼容易?難得的是江康泉在拿捏上的揮灑自如,由小學校玩到大社會,不停地發放催淚笑彈。在眾多香港獨立新生代漫畫家之中,江康泉那面懵心精的作畫風格,在悲喜交雜中倒是傻得可愛,而且很能反映社會的面貌。

日本的小丸子系列以童稚之眼看穿世界,令人愛不釋手。港版的《青春炒冷飯》以黑色幽默諷諭今日的病態都市。大笑過後,想想為何面對這樣的世情還可以笑,竟生出絲絲悲涼…。


2008年5月20日星期二

3P 回朝 - Portishead

My Music Choice

Third

By:Portishead







千呼萬喚始出來。 

苦苦等候十一年,經過漫長的蟄伏期之後,Portishead 久聞樓梯響的第三張專輯《Third》終於到手了。

Portishead這張直接以《Third》命名的第三張專輯,實在讓我等的太辛苦了。在出版過兩張曠世鉅作《Dummy》和《Portishead》後,他們突然從樂壇消聲匿跡,杳無音信,結果一別便是十一載。雖然在數年前,女主唱Beth Gibbons以個人名義出版的專輯《Out Of Season》給我帶來了短暫的興奮,然而Portishead畢竟是三為一體,因此當Beth Gibbons跟其餘兩位成員Geoff Barrow和Adrian Utley再次走在一起,出版醞釀已久的回歸單曲〈Machine Gun〉,儘管等待太漫長,然而當聽到沉寂已久的聲音回到耳前,且透過曲中那令人喘不過氣的陰鬱氛圍,以及那恍如機關槍掃射衝擊耳膜的節奏,我滿足了。因為,那是戒不掉的癮。



Portishead最讓我趨之若鶩的地方,是他們的病態淒美、幽怨懾人的詭譎聲響,配合Beth Gibbons的悲悽聲線,營造出極富戲劇性的聽覺張力。自94年初次跟他們那張暗黑且極具電影感的專輯《Dummy》邂逅之後,我便給迷惑了。〈Sour Times〉、〈Glory Box〉、〈Roads〉、〈Only You〉、〈All Mine〉,都是那個年代最具代表性的Trip-Hop歌曲。

走進21世紀,Portishead明白Trip-Hop的朝代早已過去,因此他們的音樂也受到新的感召。在《Third》裡面,雖然冷冰氛圍如昔,但少了從電影摘取Sampling,電影感隱沒了,取而代之是Post-Punk式作品〈Silence〉、〈We Carry On〉;神秘詭異,光怪離奇的〈Nylon Smile〉、〈Small〉;溫暖簡單小品〈Deep Water〉;富實驗色彩的〈Magic Doors〉以及靜謐民謠樂章〈The Rip〉,至於仍殘留著Trip-Hop餘韻的,則有猶如輕煙般縈繞迷離的〈Hunter〉及〈Plastic〉兩曲而已。

重出江湖的Portishead,音樂層面進化了,就像一個抑鬱轉化成兼具狂躁的雙重症狀的病人般。然而,他們那股獨特致命的迷人魅惑,仍是只此一家,繼續為我勾勒出一個迷離深邃的冷酷異境。

2008年最令人興奮的回歸,既不是My Bloody Valentine也不是The Verve,我會說是Portishead。

2008年5月10日星期六

本城直季鏡頭下的小小世界

My Music Choice

Saturdays=Youth

By:M83







從來沒想過攝影竟可如此玩味。

自問對攝影一竅不通,因此初看日本年輕攝影師 本城直季 的微型攝影,心裡不無產生疑惑,相中的景物究竟是模型還是實景?能夠巧妙地將真實世界拍出情景模型的視覺效果,讓人有如從天上俯看人間一樣,本城直季的特殊技術拍攝對我而言,委實是神乎奇技得令我讚歎。

好奇本城直季是運用何種器材和技術,能將城市景貌拍得如同模型般材質與微小樣貌?翻查資料,才知本城直季特別的攝影技巧,原來是喚作「移軸鏡拍攝技巧」,本城直季利用4×5制式的照相機,先於高空俯瞰角度拍攝,當本城直季利用鏡頭及照相機機身之間的「風琴型」裝置調校鏡頭的角度,再將照相機的焦點只集中在鏡頭的某一部份,拍攝出來的景色及人物便變得仿若模型及人偶一樣,異常有趣的城市縮影效果就此形成。

本城直季一直運用此技巧,到世界各地拍攝不同的景色,當中包括日本、紐約、倫敦、澳洲及香港等。同時更憑攝影集「Small Planet」獲得日本頒發的「木村伊兵衛賞」。畢業於東京工藝大學藝術攝影系的本城直季,在日本攝影界可謂風頭正盛。

在香港,本城直季的支持者也不少,因此當我參觀本城直季於海港城‧美術館舉辦的首個香港攝影展「小‧惑星」,就在一張張生動及富有立體感的照片在我眼前呈現的一刻,立時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同時感受到本城直季本身對人類和我們所處的環境的那種既宏觀卻又細膩的心思。我們每天的日常活動、我們遵守交通規則、我們蓋房子、我們營造出來的環境…在本城直季的鏡頭下,一切都變得微小如蟻穴,原來真實世界經由特殊技術拍攝,亦不過如同人造的模擬小物。

本城直季的照片是另類的真實,也是真實世界的縮影。隔著一定距離,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景象雖則似曾相識,然而卻以一個陌生的形態重現,尤以看見熟悉的海洋公園、天壇大佛、銅鑼灣鬧市、維港兩岸、天星碼頭、維多利亞公園及海港城…感覺自己好像被縮小了,有如放進了那個被事先規劃好的微縮城市,而這一切,都源於那一組把現實世界拍得像模型一般的攝影作品,既有趣味也精確地傳達了拍攝者的思想。本城直季與眾不同的拍攝方式,的確很值得細細品味。